小病基层治、医院、康复回社区(村)
——兵地“医共体”惠及沙湾各族群众
本着“派出一支队伍,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养一批人才”的共建理念,兵团第八师与沙湾县全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兵地结对互助以来,双方建立医疗服务共同体,不仅破解了医疗“最后一公里”难题,有效缓解百姓看病难,还对整体提高沙湾县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依托“医共体”,沙湾百姓实现在家门口顺利就医了吗?日前,记者深入到柳毛湾镇、牛圈子牧场等地基层卫生院实地探寻。
4月28日上午10时,石河子大医院主治医师李朕开始在柳毛湾镇卫生院坐诊。
自年8月起,柳毛湾镇卫生院每周一至周五都有来自石河子大医院的医生来坐诊。“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7个月,吃住都在卫生院。”李朕说。
柳毛湾镇沙门子新村村民郭生龙年逾五旬,因病医院做检查、拿药,往返上百公里,非常麻烦。现在,郭生龙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复查、配药,检查结果随时传至石河子大医院就能获得反馈信息。
“现在老百姓看病就像出门买菜一样方便。”郭生龙形象地说。
沙湾县牛圈子牧场什巴尔塔勒村村民加纳提·夏里甫汉患高血压,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他就出院了。最近,加纳提用完了医生给他开的降压药后,就在牧区私人诊所买了药每天吃,“不知道什么原因,血压又上来了。”加纳提说。
“他服用的卡托普利片是降压药,我们也搞不清楚哪里出了问题。”牛圈子牧场卫生院院长朱波说,“带着疑惑,我们医院派专家来看看。”
“我认为应该联合用药,换上口服盐酸贝那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试试。”医院副主任医师刘秀英来到牛圈子牧场卫生院对加纳提进行详细询问、检查后说,“这是你不规范用药所致,一定要注意按时、规范用药。”
由于是牧区,牛圈子牧场的牧民居住比较分散。医院派出的医生通过“医共体”这个快速就诊绿色通道,帮助患者尽快接受康复治疗。
“现在我的血压控制得很稳定。”加纳提高兴地说,“医院的专家来到我们牧区看病,减少了我们看病的费用,极大地方便了病人。”
“说到‘医共体’,老百姓未必都清楚其具体含义,但他们都知道,在家门口就有医院的医生坐诊,再也不用跑来跑去了。”柳毛湾镇卫生院院长王刘新说。
石河子大医院还多次组织专家前往老沙湾镇、四道河子镇等卫生院进行会诊、查房、带教等。兵团第八师、、、医院也积极选派医护工作者,携带医疗设备,帮助沙湾县15个乡(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近3年来,兵团第八师先后有上百名医师深入沙湾开展坐诊、巡诊、义诊活动。
“自兵地建立‘医共体’以来,医院给沙湾捐赠了价值70万元的医疗设备,培训了百余名医护工作者。如今,沙湾至少有10万名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沙湾县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蒋涛说,目前沙湾县群众在县域内就诊率达90.40%,群众满意度达97.78%。“小病基层治、医院、康复回社区(村)”的就医模式正在沙湾逐步形成。
■记者手记
让群众看病更容易、更便宜、更满意
“医共体”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是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它盘活了公共医疗资源,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而这种共享,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是基层各族群众。
和城市相比,农村医疗资源显得不足,造成农民看病难。农村人口分布广、居住分散,客观上使得农民医院的距离,医院着实不易。从兵团第八师和沙湾县建立的“医共体”情况来看,成效非常明显。建设“医共体”,医院的资源,让好医生下沉到百姓身边,让群众看病更容易、更便宜、更满意。
END
来源:*日报
记者:陈晨
编辑:姜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