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发布为什么说大连是一座魅力之城硬
TUhjnbcbe - 2022/10/16 19:02:00

提起大连这座城市

“环境宜居”是大家的普遍认知

大连市山海相依,自然气候优越

先后荣获“全球环境佳”

“国际花园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奖”

“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21日,现代宜居彰显“大连魅力”发布会在大连市市委召开,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浩、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孙宏伟、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峰围绕“大连魅力”展开联合发布。

市生态环境局

努力让城市天更蓝、水更清、地更洁

天更蓝,空气质量排名北方重点城市第一

蓝天幸福感,与每个人关系最密切,近年来蓝天白云越来越成为大连市民身边的标配。

如此美好的“气质”得益于城市始终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尤其是年以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四控一调”(控煤、控车、控工业源、控尘和调结构)。

在控煤方面,全市近两年取缔燃煤小锅炉台,提标改造20吨以上燃煤锅炉台,经测算因此项工作大连市减少约19.55万吨煤炭消费量,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5万吨,减少烟粉尘排放0.93万吨;在控车方面,累计淘汰*标车及老旧车辆近7万台,推进新能源汽车应用,目前全市绿色公交车辆占比达73.6%;在控工业源方面,重点整治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直排等问题,完成个挥发性有机物整治项目,个加油站及储油库油气回收改造;在控尘方面,以任务清单化、措施具体化、管控科技化、管理信息化、督查定期化等“五化”建设为抓手,大力管控施工工地、矿山、裸露地面、道路施工等扬尘源;在调结构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这些“组合拳”,大连的空气质量持续得到改善。

水更清,打造“水清岸绿”美好生态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水是生命之源,保护好城市“水缸”安全,是治水头等大事。我市通过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确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全面整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等综合举措,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得到全面改善和保持。目前,全市13处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全部达标,达标率%。

全省首个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通过国家验收城市。临水而居是一种幸福,近年来大连市不断加大黑臭水体的治理力度,年完成了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年《大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正式出台。近两年,全市投入资金近6亿元对泉水河、春柳河、周水河、周水河北支线、大化明沟以及凌水河等6条河道进行综合系统治理。

泉水河污水处理厂(二期)一角。这里是水厂、电厂,也是公园。

完成治理任务的6条河道不但有效消除了黑臭,周边的整体环境也大幅提升,城市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有效改善。比如春柳河、周水河、泉水河等河道,在治理基础上将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再生水蓄积在河道内,形成水域景观,周边的壹品天城、新华绿洲、金地檀溪等小区居民成为直接受益者,切实感受到了清清河水给生活和心情带来的快乐和舒适。年7月,大连市以“未发现新增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部圆满完成”的成绩,成为辽宁省第一个通过生态环境部、住建部专项检查验收的城市。

余条河流全部有了“大管家”。为了让所有河流都变清变净,大连市出台《实施河(库)长制工作方案》,使全市所有流域面积10公里以上的余条河流全部有了“大管家”,并实施上、中、下游全流域治理,不断将河流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

海水质量方面,年全市优良水质面积为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面积的91%,海水质量稳中向好。

中心城区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不管是河水变清还是海水变清,都离不开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治理土、划“红线”,守住城市生态安全

土壤安全涉及到粮食安全、居住安全,我市高度重视土壤环境安全,年出台《大连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大连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全面打响净土保卫战。全市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全面启动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并实施再开发工业企业地块调查评估备案制度,有效防范土壤环境风险。

为给永续发展留下更多的资源和空间,我市大力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地质遗迹、风景名胜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等圈在“红线”内保护起来,让经济开发和人类活动止步于红线。

全市把省级以上禁止开发区和生态功能最重要、生态环境最敏感的区域均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已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89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屏、一脊、多点”的生态保护红线分布格局。

市住建局

多举并措,保障人民住有所居、出行便利

宜居之城

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我市已基本形成*府、国有企业、社会化机构、个人多主体参与的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一是开展国有住房租赁企业试点工作。年我市组建大连市国有房屋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了西岗区正源小区国有资产项目及高新区智业广场项目共套租赁房源,对我市住房租赁市场起到了“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二是开展房地产开发配建工作。我市房地产开发配建*策施行较早,年即出台了《关于大连市租赁住房配建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市内四区的新建商品住房和公寓开发项目均按不同比例配建租赁住房,截止目前,共有40个项目签订了租赁住房配建协议,配建租赁住房总建筑面积43.6万平方米、约套。三是建立大连市房屋租赁公共服务平台。年全国首个房屋租赁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大连市房屋租赁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该平台集房源发布查找、租赁在线签约、产权验真、租赁登记备案、居住证申办、租金分期等服务于一体,可实现与公安、教育、住房保障、不动产登记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

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多年来,我市依据国家和省*府关于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方针*策,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先后实施了解困房、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保障性住房建设,现逐步构建起公租房、棚改房、人才保障房“三房一体”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保障覆盖面达21.8%。

一是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截至年底,全市累计开工棚户区改造5万余套,有效改善了城镇居民住房条件。二是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将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家庭、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实物配租和发放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对6万余户家庭实施了住房保障,目前已实现应保尽保。三是积极实施人才安家工程。对高层次人才发放安家费;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发放住房补贴;对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人才公寓或发放住房补贴,均做到了应保尽保。

持续加大老旧住宅改造力度

一是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暖房子工程)。将上世纪80年代到年建设的,未达到二步节能标准,同时满足建筑结构安全,一定时期内不会拆迁,改造后能够继续使用20年的老旧建筑纳入改造范围。

改造后的老旧房屋不仅冬季采暖温度普遍提高3℃到5℃,夏季隔热效果明显提升,而且还与周边环境治理同步进行,拆除庭院内的私建滥建,维修小区内的污水管线,调整并铺装小区道路,绿化、美化和亮化小区环境,完善休闲健身设施及停车场,使得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二是开展老旧住宅及失管失修下水管网维修。对未纳入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暖房子工程)范围的老旧住宅及失管失修下水管网进行维修和保护,主要是对房屋安全健康情况进行体检、鉴定,给出全方位体检报告,制定整治方案,分类实施治理。

不断提升城市供热及燃气服务质量

供热是北方城市冬季最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大连市不断深化城市供热体制改革,提出“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和“一下降两提高”的工作质量要求,城市供热管理水平在全省领先。

截止到年,城市供热面积达到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9%,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达到46.5%。用户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9%以上。大力推进清洁供暖,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年计划实现清洁供暖比例44%。推动燃气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煤气、天然气的气源和输气管网建设改造力度,主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8.5%以上。

宜行之城

不断完善城乡路网

初步构建起以轨道交通为主骨架,大型枢纽站为支撑点,快速路系统为基础,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经过6年建设,年大连市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成为东北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一是大力发展便捷公交。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达到21%以上,主城区万人拥有公交车23.8台,公共交通站点米覆盖率达到9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3%。累计新开、延伸公交线路98条,延长运营时间58条,新增、调整公交站点余处,余条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有效衔接,主城区公交线网密度每平方公里2.94公里,基本实现了所有地铁站点周边百米内常规公交的便捷换乘。分批分期在市区内62个路段设置了公交专用道,总里程约公里,覆盖了市区主要道路,形成了公交专用道网络。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公交。结合大连的丘陵地形、滨海旅游城市特点,围绕群众多元化的公交出行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巴士、定制公交、商务快线、旅游公交、亲海公交、预约公交等多样化的公交服务模式。目前,大连市已经拥有地铁、BRT、普通公交、地铁商务快线等10余种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方式,成为国内公交服务模式最为齐全的城市之一。

三是大力发展智能公交。大连市加大互联网技术应用,加快智能公交系统建设。4余台营运车辆全部安装完成GPS定位、5路视频、语音及双向通话一体化车载设备,公交车辆设备科技含量大幅提升。实现公交电子站牌、NFC手机刷卡乘公交地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布为什么说大连是一座魅力之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