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连续两年跌破1%
净增人口创60年新低
万的出生人口,创下了近年来新低,比年下降了43.6%。
年以来出生人口(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
出生率方面,年人口出生率为7.18‰,连续两年跌破10‰(即1%)。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同时,相比年,年净增长人口为48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对年以来历年人口净增量梳理发现,年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近60年来(年以来)的新低。
历年净增人口(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
从全面二孩*策实施后的变化来看,年全面二孩*策实施后,当年净增人口达到了万人,随后几年,年净增人口不断下降,年至年分别为万人、万人、万人、万人、48万人。
从性别构成看
男性人口万人,女性人口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88(以女性为)。
从年龄构成看
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从城乡构成看
城镇常住人口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万人,减少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而昨日#人口出生率连续两年跌破1%#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指出,人口增速放缓是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老龄化、少子化也是发达国家乃至一些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
年,中国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人口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约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减少约万人。
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近年来,生育观念有所变化,婚育年龄也在推迟,加上其他一些生育成本提高方面的因素,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是有所降低的。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年轻人的婚育安排。国际上多项调查研究发现,疫情发生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平有所下降。年,日本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韩国出生人口也比上年减少,中国还是增加的,就是增量在减少,总量没有减少。
宁吉喆表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人口总量将保持在14亿人以上。
一是育龄女性总量还是较多的。中国人口基数大,目前仍有3亿多育龄妇女,每年能保持0多万人的出生规模,人口总量将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
二是三孩*策效果将逐步显现。从过去十几年看,“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生育*策均取得积极成效,出生人口数量增加。
三是人口的预期寿命在持续提高。中国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死亡人口一直少于出生人口,有助于人口总量保持增长态势。一些被推迟的生育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释放,这些因素都将对人口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
归根到底,还是生育成本太高了。
一个孩子的出生,增加的不只是喂养成本,还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连带成本。尤其是教育成本,难以预估。
低生育率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都必经的一个历程。中国进入低生育率阶段,既有经济高速发展的因素,也有高等教育大规模普及的因素。短期内,这种低生育率状态是难以逆转的。
因此,从中央多部委到全国多个省份,从修订相关*策法规到出台各项生育支持措施,一个更完善的生育支持制度体系正在逐步构建中。财*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提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税专项扣除建议方案;国家医保局指导各地给付三孩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待遇;教育部推进“双减”工作……截至年底,23个省份完成人口计生条例修订。各地在条例中进一步完善生育休假制度,22个省份产假延长到天及以上,其中16个省份规定假期待遇由生育保险支付;配偶陪产假一般在15天左右,均设立5至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鼓励生育不能只靠经济补贴。”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生育支持融入经济社会各项*策,包括进一步降低生育成本、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妥善解决育龄妇女的后顾之忧等。“要从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化来考虑,构建生育友好的*策环境。”贺丹认为,此外,做好家庭价值、生育价值的观念引导,加强对女性健康的保护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对修复我国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未来7天石河子市的天气是这样的…
以下是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年1月17日07:30更新
石河子:未来7天最高气温-3℃最低温度-15℃将有连续降雪+降温▼
end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拇指处点赞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