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李慧王艺钊
站在*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将*山上远眺,一幅田园城市风景画尽收眼底。玛纳斯河从城市东侧缓缓流过,滋养着如翡翠般的绿洲,繁花似锦,绿意盎然。
“70多年前,王震将*就是站在这个山岗上,指着脚下的这片亘古荒原说,‘在这里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代吧’。如今,这一愿望真的实现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杜占国介绍。
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垦人坚持植绿、护绿、扩绿,把石河子市建设成一座生态之城、绿色之城、花园之城,建成璀璨夺目的“戈壁明珠”。
在绿化美化中,石河子市始终坚持“先栽树,后修路,以树定路”的发展理念,余万棵大树、宽厚的防护绿带、浓荫的道路绿化撑起了城市最“硬”的绿色空间骨架。“同时,我们还按照‘东优、西展、南进、北扩’的城镇发展空间布局,以绿网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石城绿色生态圈。”杜占国介绍。
在戈壁滩上建设绿色生态之城,难度可想而知。为提高植树造林效率,石河子市园林绿化部门坚持科学造林理念,选择耐旱、乡土植物,在树木林荫道、公共绿地中,种植如菖蒲、鸢尾、萱草、景天、玉簪等耐旱地被植物。
“经实验研究,此类地被植物比传统草坪可节水20%~30%。”石河子市园林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贺川江说,石河子市还优化园林植物配置,在种植节水型园林植物时,推广应用乔、灌、花、草结合的多层结构,减少水分蒸发,提升节水型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配置效果。
不仅如此,石河子市还采用滴灌、微喷、喷灌等节水措施浇灌绿地,减少沿程渗漏和蒸发损失,相比传统漫灌节水30%~50%,有效节约绿化用水。
在石河子市中心,一条全长5.6公里的明珠河穿城而过。这本是城边防风林带的引水渠,随着建设发展,防风林逐渐成为城市的中心地带。石河子市因地制宜,将明珠河改造成集滨水活动、休闲游憩、游览观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滨水景观带,全线配套建设绿道,串联开放式共享空间。
“我家就在这附近,每天推开窗就能见到绿色,滨河公园为我们休闲跳舞散步提供了一个好去处。”石河子市退休职工王卫红对记者说。
在绿荫掩映的凉亭中,市民围坐在石桌边乘凉聊天,孩子在一旁追逐飞舞的蝴蝶……这是记者在石河子市玛河生态公园内看到的场景。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一座令人望而却步的垃圾场。
“过去,这里的地面凹凸不平,到处是砂石采集留下的大坑小坑,市区的生活和建筑垃圾天天倒入,就成了一座‘垃圾山’。后来在职工们不懈奋斗下,‘垃圾山’变成了绿树掩映的生态公园。”玛河垃圾场*支部书记张莉向记者讲述着今昔之变。
玛河畔的建筑垃圾场经过30多年的改造,变成了余亩的绿色生态公园,日造氧量可达4万余吨,成为真正的“城市绿肺”。年,石河子市联合玛纳斯县启动玛河生态修复工程,共同对玛河沿岸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将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外围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要素有机衔接,进一步完善石玛两地生态网络。
城市绿地率42.33%、城市绿化覆盖率43.11%、三年乡土适生植物应用比率达89.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1平方米……一个个数据,展示着石河子市这个*垦之城推进生态修复、建设美好家园取得的突出成就。
城在林中,人在园中,如今的石河子市“满城绿”。由绿向美,石河子市园林绿化部门,正在向着新的目标奋进。
“今年我们已完成绿化灌溉系统改造,依托玛纳斯河河水和天山积雪融水,通过管道加压、自压方式置换城区绿化用水,形成独立的绿化灌溉管网。工程建成后城区每年绿化可节约自来水万立方米。”对于今年的计划,杜占国信心满满。
《光明日报》(年08月23日04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