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关于*兵团的介绍,有的信息显示*兵团有多个团场,有的文章写的是个团场,还有的自媒体写的是个农牧团场,甚至还有写的个农牧团场。到底有多少个团场呢,网络上好像没有一个定论。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在网络上去仔细数了一下兵团的农牧团场数量,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个农牧团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原因是现在很多人并不了解兵团在18年前那次团场大合并组建中心团场的经历。6年规划君何方洪到*兵团来工作,正好接触到新组建的中心团场。因此,今天规划君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中心团场,究竟多少个中心团场,组建中心团场有什么意义?(以下均为规划君何方洪从网络上公开发布的信息整理)。
一、关于*兵团合并团场组建中心团场的原因
*生产建设兵团组建68年以来,一直沿用团场这个基础建制进行运作,实践证明,团场已经成为*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重要基础和主要载体。鉴于兵团团场布局小而散的状况,为了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资源的规模优势,理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团场职工负担,*兵团*委从4年开始,决定通过组建一批中心团场,对原有的团场管理格局和行*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推进团场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对兵团之后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更好的履行屯垦戍边、维稳戍边历史使命。
规划君何方洪从网络上公开发布的信息查询发现,兵团是从4年4月28日开始,当时是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改革,合并建立中心团场42个,至4年底,兵团团场总数减少到个。但是兵团最终通过组建中心团场的方式来促进团场职能转变和团场机构改革,经过改革,兵团共组建中心团场30个。
二、*兵团曾经合并团场组建的中心团场
最先开始合并团场组建中心团场的是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4年4月28日由农六师奇台垦区的奇台农场、团、团、团四个团场合并组建了奇台农场(中心团场),奇台农场是兵团中心团场首家试点单位,成为六师东线*治、经济、信息、商贸和文化的中心,奇台中心团场也是*兵团合并团场最多的中心团场,让曾经的中等团场奇台农场一跃成为了兵团的十大团场之一(芳草湖农场6.1万人、石河子总场5.2万人、团4.15万人、51团4.12万人、团4.03万人、新湖农场3.62万人、奇台农场3.37万人、团3.13万人、45团3.1万人、团3.08万人)。
第二师的34团也是比较传奇的团场,因为34团组建于年5月,当时场址设在尉犁县近郊、孔雀河南岸,定名为国营尉犁县第一农场。年为了战略需要,经自治区和兵团*委批准,国营塔里木第一农场与尉犁县铁干里克公社对换,在铁干里克重新规划建设农场。年底,国营塔里木第一农场全部搬迁至铁干里克。年1月,经原*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委决定,原国营塔里木第三农场合并进入国营塔里木第一农场。年9月1日,兵团统一农牧团场番号,国营塔里木第一农场更名为*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4团。4年5月,按照兵团及农二师*委决策部署,原35团(保留原建制)合并进入34团,成为34团中心团场。
除了奇台农场和34团外,还有很多中心团场,比如第一师13团与进入团场11团、15团合并组建中心团场13团。5年12月,中心团场建制撤销,11团恢复独立建制,15团建制撤销整体合并进入13团。第二师28团并入29团组建29团中心团场;32团作为进入团场并入33团组建了33团中心团场;5年3月2日,23团和团作为进入团场划归22团中心团场,更名为农二师22团中心团场团。6年1月11日,团由进入团场调整为一般团场。
4年6月14日,兵团实行农牧团场机构改革,农三师以53团为中心,组建中心团场53团,50团为进入团场;以44团为中心,组建中心团场44团,52团为进入团场。5年9月21日,农三师将53团由中心团场调整为一般团场,将50团由进入53团的团场调整为一般团场,53团与50团分离;将52团正式并入44团,为中心团场44团。
农四师将原六十五团和良繁场作为进入团场并入66团中心团场,70团、拜什墩农场组建70团中心团场;5年12月,农五师的82团和83团合并为现在的中心团场83团;原85团进入86团组建成中心团场86团。
农六师的团曾并入芳草湖农场,年9月天山十二场和天山十三场合并为马桥农场。年7月兵团发布更改番号决定,马桥农场更名为农六师团,4年将团并入芳草湖农场组建中心团场,又后恢复了团;团作为进入团场并入了团中心团场;团作为进入团场并入了红旗农场中心团场。
农八师团组合到团组建团中心团场,团组合到团组建团中心团场,团组合到团组建团中心团场。团场和团场合并为中心团场,6年6月9日又更名为团场。
农十师团、团作为进入团场并入团,成立团中心团场,6年2月中心团场团*委开始对团场机构进行重新设置,并做好团归并后的交接工作。2月26日,团整建制移交中心团场团工作结束。4年5月,团成为师中心团场。6年,青河农场与青河独立营归属团。
农十二师团最早并不属于十二师管辖,而是由农六师南山牧场和农六师天山第九农场组建而成,于年7月合并为农六师团。6年7月,团与十二师养禽场(今十二师师部城区)合并成立中心团场团。
农十三师红山农场与原红星一牧场合并组建红山农场中心团场;红星四场中心团场是由年创建的红星四场和红星二牧场于4年合并组建而成。
三、当初兵团组建中心团场的意义分析
从4年开始组建中心团场,至今已经18年时间了,从现在来回头看看当初组建中心团场,其实更具有深远意义,具体有哪些意义和影响呢?下面来具体分析:
(一)有利于团场机构精简和进一步减轻职工负担
实践证明,在4年合并团场组建中心团场之前,当初兵团团场的设置存在着“小、散、弱”的弊端。从总体上看,整个兵团虽然拥有相当数量的团场建制,实际上有不少团场只不过是大型团场的分场或“大连队”而已。就以农二师的团场规模看,全师最大的29团,也只有1万多人口,多名职工,20多个基层连队,12万多亩耕地,最大的连队也只有近千人口。全师最小的团场26团,全团拥有耕地3万亩,职工仅多人。其他团场人口也都在人左右,耕地5万亩左右,全师的17个团场散落在焉耆垦区、库尔勒垦区、塔里木垦区(含且若垦区)三大垦区。如果用“规模化、集约化”的标准去看,完全是属于“小而散”的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要求,也不具备城镇发展的基本条件。
建立中心团场后,农二师(当时还没有改为第二师)共组建6个中心团场,7个进入团场,4个一般团场。采取“以大带小,以强并弱,就近组合,集中连片”的形式,促使团场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进入了团场整合的“磨合”阶段。
建立中心团场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少铺摊子”。摊子铺得多,会出现管理机构多、管理人员多、具体事务多等“三多”现象。中心团场建立后,逐步实现机构精简、管理弱化、服务增强的工作格局,势必会很大程度上减轻职工的负担,实现“轻装上阵、获取效益、勤劳致富”的目标。
(二)有利于团场优化资源配置和优势资源整合
中心团场的建立,形成了比较科学的管理运作体系,非常有利于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建中心团场的决策,给团场深化体制改革带来了宽松的*策性环境。不但在耕地面积上有所扩大、经营规模上有所扩展,而且在机构设置上、管理人员数量上也有了根本性变化。
二是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团场管理格局改变后,原来的2~3个团场在市场经营上融为一体,商品资源形成了新的规模,形成了统一运作、规模经营的雏形,有效的避免了“同区位、不同业主;同产品,不同市场;同市场,不同效益”的地域性分割现象。仍以22团、23团和团为例,这三个团场在地域上同处*焉耆盆地,相邻的连队条田相连,渠水相通,所种植的作物品种基本一致,栽培管理模式也大致相似。组建中心团场后,在市场经营上,三个团场不但在市场上形成了整体优势,而且也促使各类种养殖协会出现了协同运作、共闯市场的好势头。既让一些种养殖行业的先进典型和先进技术得以迅速的推广运用,也使团场与团场之间的市场信息得以可靠及时的流通,对稳固市场、提高种养殖效益、致富职工群众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是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由于中心团场的建制还没有真正成熟和进入灵敏运作的状态,所以,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仅仅局限于“财务并账”的“初级阶段”。相信在不断地运作和完善中,整合后中心团场和进入团场,或多或少都会在财力利用上发挥出“集团效应”,由中心团场统一协调,集中最大的资金力量,参与市场竞争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呈现出巨大的财力优势和发展优势。四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过去,由于团场规模太小,又“各自为战”,很难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最大作用。中心团场建成后,可以全盘协调现有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最大效能。
(三)有利于团场小城镇建设
随着中心团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成功过渡,在团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也将会为团场的城镇化建设铺垫坚实的基础。兵团团场与团场之间的逐步整合,兵团人的逐步集聚,也一样可以形成巨大的集团优势。经过18年的发展,如今兵团团场城镇规模较大的,很多都是当初的中心团场,比如21团、29团、33团、34团、66团、奇台农场、团等团部都成为了跟周边县城一样规模的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