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支线航空的华夏叙事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网重庆9月25日电(刘刚、邵以南)年9月25日11时58分,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一架庞巴迪CRJ-小型民用客机满载50名乘客缓缓起飞、冲上云霄。12时33分,飞机安全降落在黔东南州黎平机场。

这是华夏航空的首航。在这个红*长征经过的地方,华夏人开启了他们的新征程。

在中国民航业发展史上,华夏航空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是中国首家、亦是迄今唯一专注于支线航空客货运输的航空公司。

年4月,华夏航空在贵州省正式成立,同年9月实现首航;9年,华夏航空在业内创造了以最小机队规模盈利的“奇迹”;年,公司主运营基地由贵阳迁至重庆;年,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在民航业遭受疫情冲击的年,华夏航空不仅成为中国唯一盈利的上市航司,还向中国商飞订购了架ARJ21和C系列飞机。这是国产民机史上最大的单笔订单,华夏航空则是ARJ21的首家民企用户。

依托现有56架的机队,华夏航空的通航城市已达个,携手国内31家骨干航空公司,以“干支”“支支”“支通”层层联动、相互融合的方式,向市场提供“通程”产品多达2万余个;利用民航业“强关联”优势带动一批其它产业,激发支线航点地区经济潜力、活力,不断兑现着倍数效益。

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晓*说,华夏航空一直在编织中国立体交通体系中的薄弱部分:支线航空网络。这张网络,帮助不同地域的人们获得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项事业,符合人民的需求、时代的趋势、国家的利益;这份大道理,支撑着公司坚守自己的选择。

年9月25,华夏航空成功完成首航。新华网发(资料图片)

“通达密码”

贵阳至黎平相距公里,当年乘汽车要8个小时才能到达。华夏航空的航班让这段路途缩短至35分钟,也让黎平机场走出了长达10个多月的窘境。

5年11月6日,投资2.2亿元建设的黎平机场正式通航。然而通航之日就是“停航”之时。除了一架波音客机当天短暂停留,再没有飞机来过。

黎平机场的遭遇并非个例。根据民航监管部门的统计,5年,国内支线航空占民航市场份额还不到3%,近座已通航支线机场亏损率高达80%以上。

支线航空的运营地区,往往在运行条件严峻、经济欠发达、消费能力滞后的广大内陆中小城市,盈利模式待解。航空公司的投入意愿、运营定力大大降低,要么退避三舍,要么半途离场。

和铁路、高速公路相比,支线机场建设成本低、周期短、布点快、针对性强,一般只需2-4年即可达到通航条件。然而没有运力便无法接入干线网络,转化有效需求。1年-5年,贵州大刀阔斧地复航、开工、投用了5座支线机场,释放出“空中突围”的强烈信号,囿于基本航空服务的缺失,迟迟“飞不起来”。

相比支线航空市场培育之艰难,年前后,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预期刺激下,干线航空周转量明显增长;民间资本纷纷涌入民航领域,在大城市争取一席之地。

华夏航空的成立也在这波“热潮”之中。不同的是,它主动选择在西南一隅的“穷乡僻壤”开辟航线。

胡晓*认为,“僻壤”是因、“穷乡”是果。解决地域间的发展差距,首要是把交通条件的落差尽可能缩小或填平。随着腹地经济发展越来越渴求动员更大范围的市场,支线航空的现实意义便凸显出来,是我国航空网络里最薄弱、也最具发展潜力的“毛细血管”。

在胡晓*看来,航空公司的角色更像“空中筑路的工程公司”。“这条‘路’,飞了才算有。”

但这家专注支线航空的“吃螃蟹者”能走多远?

胡晓*说,赚钱的逻辑,就是必须创造价值。华夏航空的价值,就是为边远地区老百姓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为他们提供出行便利。公司从一开始便不以流量论英雄,而是聚焦旅客出行效率。7年,华夏航空在业内首次提出“航空通达性”概念,即旅客从中小城市到其它目的地所需,包含等待时间(首乘、换乘)、在途时间在内的总时耗。

实践证明,改善中小城市的“航空通达性”,有它自然的价值回报,其内核在于链接多方资源、分享价值、合作共赢——

7年,华夏航空在河北省邯郸机场率先试点,积极吸引*府、机场和骨干航空公司一同参与支线航空市场的开发。同年8月2日,首条机构运力购买航线重庆-邯郸开通,标志着公司与地方*府全面合作的开始。

地方*府通过购买运力盘活支线机场,帮助华夏航空开通航线;以支线城市为始发地,华夏航空把旅客“摆渡”到中心城市,再通过其它航司,把他们输送到更广泛的目的地——这种名为“通程”的“干支结合”新模式,看似无限接近于传统“中转”,却创造性地用“机构购买运力+网络+服务”的方式解决了运力供给、客源组织、时刻分配衔接的难题,并做到一票到底、行李直挂,若遇换乘等待时间较长或航变等情况,旅客还能享受餐饮、住宿、特色旅游、免二次安检、免费退改等服务。

随着“通程”模式接二连三地铺开,华夏航空的航线在越来越多的支线城市落地开花。如今,华夏航空已在全国开拓航线条,其中独飞航线条,形成了重庆为主,贵阳、成都、昆明、大连、呼和浩特、西安、库尔勒、衢州等为辅的运营基地矩阵。以这些基地为支点,一个以点带线、以线成网、干支联动、通达全国的民航新生态愈加明朗。

地大物博的*,共有21个机场,除乌鲁木齐外都是支线机场。年,华夏航空在库尔勒设立过夜基地,开通了41条连接疆内外的“通程”航线,覆盖*所有机场,构建起“去中心化”的库尔勒-阿克苏-伊宁-石河子疆内次枢纽群,大幅提升了这些城市的航空通达性。

中国商飞向华夏航空交付的首架ARJ21国产民机“华夏通程号”飞向天空。新华网发(资料图片)

为什么是国产民机?

9年,华夏航空首次年度盈利,创下了业内以最小机队规模(3架50座机飞机)盈利的“奇迹”。

这与胡晓*最初预估的时点基本吻合。“公司成立前3年专注培育航线、品牌,构建服务保障能力。”他说,“那时客座率虽不高,但航线大都是‘独一份’。”

若没有规模支撑,航线开拓和可持续运营终究是空谈。对此,华夏航空从年开始陆续引进了38架庞巴迪90座级CRJ-型支线客机,全面替代CRJ-飞机;年,华夏航空迎来首架空客A支线客机,开启“双机型”运营之路。

年6月,随着第50架飞机入列,公司跨过了中型航司的“门槛”。

几乎同一时间,华夏航空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国产民机引进、运营、维修、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年11月3日,华夏航空与中国商飞正式签订购买国产民机协议,一口气订购了架ARJ21系列和C系列飞机。

此举引发业内外强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