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兵团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调查轻松种棉花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什么引起的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

全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团。年,兵团棉花种植面积达万亩,完成机采面积万亩。以全国四分之一的面积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棉花,兵团棉花不仅品质优势明显,还在机械化、规模化、节水灌溉、科技支撑方面保持较高水平。

棉花丰收了,七师一三七团职工笑开颜(资料图片)。孟庆忠摄

在兵团,种棉花早已结束了手拉肩扛“辛苦”耕种,各式农机轮番上阵的“轻松”模式正在开启。数据显示,目前兵团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3%,机采率达94.2%。这一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对推广其他作物全程机械化有何启示?

畅通农机应用体系

36岁的艾比布拉·牙生,是三师四十九团职工。种植了80亩棉田的他,刚从附近轧花厂结完棉花款回家休息。“真想不到,种棉花也有喝茶的清闲时间。”对于种植了15年棉花的艾比布拉·牙生来说,以往采棉季忙得不可开交,回到家里只想睡觉。

新疆准葛尔银丰农机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检修采棉机(资料图片)。邵忠新摄

“以前,人工采摘20多亩棉花要从9月中旬忙到年底。”采棉季曾是艾比布拉·牙生最头疼的时候,因为用工十分紧张,有时他要雇车到几百公里外的县城雇采棉工帮忙采摘,“早上送他们到地头,晚上拉回住处。深夜,还要人工装车把白天采摘的棉花送到轧花厂,太累了”。艾比布拉·牙生回忆说,那时人工采摘成本很高,一亩地要多元。

“机器怎么会比过人呢?”几年前,艾比布拉·牙生听说附近连队在试验机器采棉,他专程跑去看效果。“一株株棉花穿过采棉机就出棉花了。速度快、省人力,但棉秆、叶子有点多。”较高的棉花含杂率,让艾比布拉·牙生心怀忐忑。

随着工艺水平不断提升,机器采棉最终走进千家万户。“年我种植的80亩棉花地,采棉机只用3个小时就采完了。轧花厂机采棉收购价每公斤10.5元,亩产籽棉公斤左右,每亩机采费元,除掉各项成本,收入28万元。”艾比布拉·牙生说。

如今,提到棉花种植,艾比布拉·牙生直言“轻松”,“犁地耙地、播种、灌溉施肥、采摘、残膜回收等全流程均可机械化作业,田间管理不同阶段也有相应技术规范”。

图在六师共青团农场棉田里,采棉机在采收棉花(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华北摄

得益于兵团长期推进棉花机械化发展,同艾比布拉·牙生一样“轻松”种植棉花,正成为兵团职工的常态。“年棉花行情好,我们多万亩棉花地,机械采摘1个多月就能完成。”兵团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麻平说,“目前,兵团种植棉花已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兵团从职工生产实际需求出发,长期坚持建设完善农机产学研推用体系,推广应用的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了棉花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示范推广的国产高性能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犁、国产六行打包采棉机等高端农机装备,为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装备支撑。”谈及兵团棉花种植的机械化成绩,麻平如数家珍。

与此同时,兵团还注重棉花种植农机与农艺水平的同步提升。

“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对种子的要求就越高。”新疆前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成说,“兵团初种棉花时,采用一穴多粒的密植模式,棉种发芽率在60%,一亩地需要五六公斤种子。随着精良播种与机采棉推广,采用一穴一粒,一亩地棉种需求量下降至1.5公斤左右。”据介绍,国家标准棉种发芽率为80%,前海种业通过增加重力选、风选、磁力选等选种环节,让棉种发芽率提高至92%以上。通过选用优质棉花品种与农户田间农艺栽培,他们让棉株高度保持在70厘米到80厘米,第一果枝节位距地面20厘米以上,更加适合机械采棉。

棉种发展折射出兵团棉花种植机械化发展变迁。经过20余年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兵团棉花种植在棉花品种培育、农艺栽培措施、田间生产管理、残膜污染治理、清理加工等诸多关键环节形成一系列标准、规范和技术规程,成效显著。

农机国产化加速跑

采棉机是农业机械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设备之一,年以前,国内使用的大型采棉机是国外进口产品的天下。为弥补这一短板,兵团在棉花主产区布局采棉机产业链,已在六师五家渠市、八师石河子市、一师阿拉尔市等地培育形成较为完整的棉花产业耕种收农机生产体系。

严冬里,步入六师五家渠市北工业园的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只见这里一片忙碌:机械臂翻转飞舞,电焊火花中,工人们正加工各种采棉机部件。“这个冬天有的忙了!”该公司销售总经理、工程师段其森高兴地说,“年公司不仅创下销售90台采棉机的好业绩,还收获了近台各式采棉机订单。”

距离旧厂房不远处,一座投资10亿元,面积2万平方米的新厂房正在扩建。“这是按照生产汽车标准建设的全自动化柔性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采棉机,年12月底投产后,预计可年产台采棉机。”段其森说,“能生产全国产化的采棉机,非常自豪!”

“改造升级棉花轧花生产线经历了从手采棉到机械采棉的过程。”段其森说,“随着新疆机采棉花不断增多,我们研制了相应的清叶、清秆、清壳的各种设备。如今,我们生产的智能化大型轧花设备,在加工出的棉花含渣与水分控制方面已达国际水平。”

无人机在六师新湖农场棉田里进行飞防作业(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德江摄

同时,他们还加快采棉机国产化研发生产步伐,开始国产三行厢式采棉机研发。

“重达30吨的采棉机,从运行程序、液压电器元件到采头摘锭等部件的多环节均需攻克。然而,受制于当时国内生产水平,只能一步步往前推进。”段其森说,“在采头摘锭研发上,国内实现国产化用了近10年时间。国产化后,以前进口需多元的棉花机摘锭价格降至不到20元。”通过持续大力投入,年,该公司研制出的三行厢式采棉机批量上市。随后,公司又持续投入研发六行打包式采棉机。

“六行打包式采棉机是第三次技术革新,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其导航作业让驾驶员更加轻松,棉厢压力达2吨多后自动打包,降低了棉花含杂率,使国产采棉机的采净率、持续作业、打包存放等能力与国外进口机相媲美。”段其森说,目前,采棉机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价格优势更加明显。以六行打包式采棉机为例,同类一辆进口采棉机价格要多万元,国产机价格要多万元,经过农机补贴后,农户仅需支付多万元。

除了新疆天鹅农机之外,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新疆钵施然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国产采棉机生产企业也相继落户新疆。

国产采棉机“补链”后,兵团具有传统优势的犁地、播种、残膜回收等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也驶入了产品更新换代“快车道”。

在石河子市的鑫昌盛农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永平正在了解最新式秸秆残膜回收机的农户使用反馈信息。“公司投入多万元研发残膜回收机。年产品推出第一年,生产了30台机器用于新疆棉田。前期,农户反馈残膜缠绕引起故障,我们通过改进工艺降低了故障率。下一步要在稳定结构上下功夫,让种植户用着放心。”马永平说。

为跟上棉花种植机械化发展步伐,鑫昌盛农机有限公司已持续5年拿出年销售额的4%——多万元,开展产品研发,获批专利60余项。目前,他们能生产精量铺膜播种机、气吸式铺膜播种机、联合整地机、残膜回收机等系列农机产品,并实现产品出口。

抱团发展创新不断

“刚到的3车尿素已经送到社员家了,下一步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