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兵团: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陆续组建的各类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通过军垦这种特殊体制达到巩固边防,发展经济,安置人员的目的,兵团成为党、政、军权合一,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的半军事化组织和社会经济体系。
尽管如今只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存在,但是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全国陆续出现过12个兵团,3个农建师。
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由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全国12个兵团中最早设立的,它源于当年新疆和平解放后,新疆地区的十几万部队转为生产建设部队,屯垦戍边,于年正式成立。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上世纪70年代,所有生产建设兵团全部被撤销。
唯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年恢复建制,现在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个生产建设兵团。
年9月25日,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当时国民党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发出通电,宣布全省军政人员起义,新疆获得和平解放。然而,刚刚解放的新疆,地下涌动着暗流,次年3月,曾经与国民党政府关系密切的地方叛匪勾结在一起,策划了反革命武装叛乱。
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率兵团部和第2军、第6军与当地群众一起在天山南北阻击叛军,最终在3个月的时间内彻底肃清了叛匪,稳定了新疆局势。由于地处中国大西北,地理位置偏僻,距离内地十分遥远,有着几千公里路程。
因此,内地与新疆的交通困境,长期以来都是困扰中央政府的巨大难题。巨大的后勤补给损耗,常常让中央政府在新疆的管理体系难以有效维系。当时建国后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新疆又没有直通内地的铁路,巨大的运输成本,使得通过内地运粮来支持驻疆部队的计划难以实施。
而此时进入新疆的解放军部队与和平改编的起义部队达到了近20万人。面对初步恢复稳定的新疆,中央政府指示解放军部队就地驻扎卫戍边疆。
而此时,王震将军想起了当年抗战时期,他曾率领旅在陕北南泥湾掀起的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通过自力更生、开荒种地,自己纺纱织布,实现了自给自足,不仅解决了部队的吃穿问题,还起到了提高士气和鼓舞全国抗战的积极作用。
而王震将军一兵团下属2军的前身就是旅,这支部队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
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大部(均属一兵团)、第5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就地转业,脱离原来归属地军队序列,正式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的双重领导。
二、兵团存在的意义:兵团奠定了新疆早期的工业基础,为改变新疆一穷二白的面貌,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驻疆部队全体官兵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在广袤的新疆大地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屯垦戍边运动。
兵团本着“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第一兵团的将士们在荒无人烟的盐碱化荒漠上,开始了第二个南泥湾的重建计划。他们人人拿起锄头犁耙,在当时的荒漠上大面积堆砌粪肥,拉石填土,修建铁路、兴修水利。年12月,兰-新铁路全线贯通,从此结束了新疆不通铁路的历史。
除了农业生产外,兵团将士们还积极支援建设钢铁、纺织、畜牧、轻工等产业的建设。当初新疆最早建立的八一钢铁厂、七一面粉厂、七一酱园、七一纺织厂等工厂就是由兵团所建立起来的,由于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困难,这些工厂的筹建经费都是当年兵团战士们主动从自己的津贴费中捐献出来的。
正是有了这些工厂,才填补了新疆过去没有任何工业的空白,形成了新疆工业的雏形,构建了新疆最早的工业体系。
三、兵团极大地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推进了城市化建设,改变了新疆治理格局
从年开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进入了正规化的国营农牧场建设,正式纳入了国家计划。兵团成立之初,总人口为17.55万,主要是当年部队成员,此后的几十年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支边青年、科技人员陆续来到新疆支援边境建设。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将大面积的荒漠土地开垦为良田,在茫茫戈壁荒中建成了一个个田陌连片、渠道纵横、林道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
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人口为.84万人,下辖14个师,其中10个师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直辖县级市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
这14个师师部的所在地,都已被建设成为14座美丽的城市:第一师,阿拉尔市、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第五师,双河市、第六师五家渠市、第七师,胡杨河市、第八师,石河子市、第九师,小白杨市,第十师,北屯市、第十一师,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师,北亭市、第十三师,红星市、第十四师昆玉市。
其中,石河子市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21世纪全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石河子市的建设标志着兵团人的伟大壮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对新疆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改变了新疆治理的模式,为推进新疆的全面发展和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由此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认可。
四、更重要的是,兵团为新疆的稳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正因为如此,兵团这一特殊建制才会在新疆被被保留至今
兵团除了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之外,另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维护新疆稳定。而兵团人维护边疆稳定和祖国统一的方式与边防军人不太一样,兵团局面只要在边疆安心从事生产、工作、生活,其本身就是在以实际行动,为维护国家统一、防止新疆独立,从中国划分出去作贡献。
兵团布局大体上形成“两个圈”的格局,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周缘和沿准格尔戈壁周缘。在这两个战略圈内,依据政治、军事诸多要素,进行兵力部署和垦区划分,将2、6军主力分布于各个战略要地。
其中,一师主力大部驻阿克苏,就是从维护南疆地区稳定的角度出发考虑决定的;二师主力一部驻焉耆,扼守天山南北咽喉要道,控制南北疆交通枢纽;四师主力驻伊犁,坚守新疆西北门户,对民族分裂势力保持强大的威慑。
五师主力大部驻新疆东大门哈密;六师主力驻五家渠,兼乌鲁木齐警备力量,担负保卫兵团司令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重要任务;七师、八师各部沿玛纳斯河流域一线展开,保障乌鲁木齐至伊宁一线战略通道的畅通。
截止目前为止,新疆境内的“东突”组织有50多个。主要有“东突厥斯坦星火党”、东突厥斯坦燎原党、东突厥斯坦人民革命党、东突厥斯坦民族解放组织、天山民主联盟、天山民族拯救者党、新疆伊斯兰天山党等。
前些年,这些组织活动猖獗、气焰嚣张,制造了多起暴力恐怖活动,企图达到将新疆从中国独立出去的目的。然而,所有的暴乱,最终都是在兵团的配合下被打压和平息下去。
回顾新疆发展的历史,无论哪个年代,兵团都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分裂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由此可见,在新疆,兵团这一特殊组织起到了其他组织所起不到的作用,它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存在对于新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长期保留兵团是国家稳定、发展、巩固和建设新疆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之所以成为全国唯一未被撤销兵团的根本原因。
结语
总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稳定新疆、巩固边防,以及发展新疆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兵团的存在,对分裂分子和国内外敌对势力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威慑力。同时,也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益可借鉴的经验。
可以预见,未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将在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维护稳定方面,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货号JJ京东¥.88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