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来源:城市漫游计划(ID:csmyjh01)|作者:谢毛毛
中国的大学也像家庭一样,幸运的大抵相似,不幸的却各有各的不幸。
「幸运」的大学往往名声响亮,生源优质,还有源源不断的外界资源。相比起来,不幸的大学就显得比较凄惨。
比如*的石河子大学、西安的长安大学,明明都是正儿八经的高校,却常因为名字看着「土」被误认为野鸡大学。
又或者河北工业大学,其实实力不俗,还坐落在天津,但因为带了「河北」两字,就让不少不知情的外地学生失去了报考兴趣。
在河南,也有一所大学格外地惨,它经历过战争、变革,从名师汇集到四分五裂,从一代名校到泯然众人。
中国最惨大学,曾媲美清华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所大学是郑州大学,明明是河南最好的学校,却怎么也评不上,双一流学科也只入选了三个[1]。
但其实,在郑州大学以东的开封市里,河南大学才是更惨的存在。
很少有人知道,曾经的河南大学算得上是中国最好的学校之一。
河南大学,在过去也有高光时刻|视觉中国
年,一位名为林伯襄的教育家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建立起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大学[2]。
当时全国有三大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其他两所分别是清华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天的清华大学);上海南洋公学(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3][4]。
所以,可以说彼时的河南大学是能和清华比肩的全国顶尖高校。
后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被改名为中州大学,到了年,又被称「国立第五中山大学」[2]。这时,全国有五所大学能被叫做中山大学,分别是如今的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
也就是说,当时河南大学是与这四所大学处在同一等级的。那个时期,河南大学称得上是名师辈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哲学家冯友兰等学者都曾在这里执教[5][6]。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就是今天的河南大学/视觉中国
年时,河南大学又升格为国立河南大学。当时的国民*府为了教育资源均衡,在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各设一所国立大学,河南省的扛把子便是河大[2][7]。
但如今的河南大学,和辉煌时期相比几乎算是「判若两校」。
昔日的国立河南大学被拆分为了许多学校,如今的河大只是当年的国立河南大学的小小分支。
而且,明明是河南曾经的最强高校,河南大学却无法入选「工程」建设高校名单,连河南唯一的高校名额都落到了郑州大学头上[8]。
郑州大学,河南唯一的|视觉中国
河大的优势学科也寥寥无几。
直到双一流建设计划出台之前,河南大学都只是一所普通本科高校。年双一流高校评选时,河南大学只有生物学一个学科入选为双一流学科[9]。
每年高考报志愿时,在河南省内,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普通本一批次的录取分数线倒是相差不大[10][11]。
但一到省外,河南大学就吃了「双非」的亏,在外地考生那里备受冷落。以年广东物理组本科批录取分数为例,河南大学的录取最低分要比郑州大学低了约30分[10][11]。
现在再说起河南大学,很少有人还会把它与名校并称。河南大学怎么就发展到了这副田地?这要从一场改革说起。
院系调整后,河大无缘强校
年代,一场席卷全国的院系大调整令河南大学大伤元气。
建国之初,新中国曾短暂沿袭解放战争时推行的大区制。当时的中国行*区域被划分为东北、华东等六个大区。河南属于中南区,整个区的领导机构被称中南局,驻地在有「东方芝加哥」之称的——武汉[12]。
年代,中国在高校建设上向苏联看齐,把高校「苏联化」,主要表现为裁撤私立高校、取消多科性大学、重点发展单科性大学等[12]。
说白了,这是一场社会主义新中国对民国的旧有高等教育资源进行的一次再分配。
武汉曾被誉为「东方芝加哥」|视觉中国
这次院系大调整强调要均衡各大区之间的高校资源,但并没有顾及到大区内部——也就是各省之间的均衡[12]。
于是,河南的不少学校被分到了同属中南大区、还是大区驻地所在地的武汉,河南大学作为代表性的综合大学尤其四分五裂。
有些院系离开了河南大学,但没走出河南。
比如河南大学的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成了今天河南农业大学;医学院独立为河南医学院,后来改为河南医科大学;行*学院独立发展为河南*法干部管理学院......[13]
有些院系则被「发配」到了外省,很多还成了对方学校的优势学科。
比如水利系调到了武汉水利学院(今武汉大学),如今武大的水利工程是全国顶尖的A类学科;财经系被调入中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经*法大学),现在成了后者的支柱专业之一;植物病虫害系则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13]
年,河南大学水利系与财经系调往武汉后的合影留念|河南大学